中國安利萬人團從周二起分五批來台旅遊,有媒體發現陸客到免稅店搶奶粉,引來網友毒舌批評如「蝗蟲過境」,《蘋果》昨走訪北市內湖知名的昇恆昌免稅購物廣場,奶粉專區果然有許多陸客,但多依中國入關規定,一人限買兩罐。
衛生署則指近兩年未因陸客採買致奶粉出現供需異常。

未出現供需異常
大陸知名直銷商安利上周組團來台旅遊,日前民視新聞報導該團到內湖昇恆昌購物時大量採購奶粉,憂心陸客此舉恐影響國內供需;此報導前晚引發網友在批踢踢(telnet://ptt.cc)討論,有網友說「蝗蟲過境」。
《蘋果》昨走訪內湖昇恆昌,一樓特闢奶粉專區,陳列成人、嬰兒奶粉等20多種產品,只見陸客川流不息,人手兩罐,售價465元的亞培兒童恩美力、售價515元的美強生幼童A+及售價440元的安怡成人奶粉最受歡迎,架上幾乎被掃光。

來自寧波的唐小姐手捧兩罐奶粉說:「對台灣地區奶粉較有信心,比中國便宜,但只能買兩罐。」昇恆昌昨說,考量顧客需求,2個多月前開始銷售奶粉,消費者含陸客購買數量零星,較少整箱購買。
安利團昨傍晚則是來到北市華中河濱公園參加美食嘉年華,陸客王小姐被問到有無買奶粉,她快閃不答,其他陸客被問到奶粉都是回答:「按規定買。」
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昨說,近兩年國內嬰幼兒奶粉未因陸客採買而供需異常。
私家偵探社私家偵探偵探社偵探
徵信徵信社私家偵探徵信社徵信

no1det1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旺報 【陳立諾】
 擾攘香港年多的內地客搶購嬰兒奶粉紛爭,終於在港府從3月份實施奶粉限帶相關措施後,暫告一段落。本地媽媽發現買奶粉容易了,鄰近深圳羅湖的上水區一帶,不少藥房的奶粉出現滯銷,曾如雨後春筍般開設的那些奶粉商店,面臨倒閉危機。

 港府欠缺彈性

 攜帶兩罐以上嬰兒奶粉出境罰款50萬元及監禁2年禁令生效第一天,即有多名內地人被捕,中國大陸反響強烈。北京喉舌《環球時報》批評港府的做法過於激烈:形同聯合國禁運,行為滑稽;一向支持特首梁振英的中聯辦主任張曉明表示「應避免傷感情」,民間亦反彈強烈。

 回歸以來,香港幾任政府都呈弱勢。面對市民的不滿和抗議,港府手段僵化,往往只有兩種應對方法:正面對抗或跪下投降,陷入非此即彼的二元對立格局。權力精英陷於弱勢時,看不見有第三種方法,有另外的選擇。這樣的手法應用於解決奶粉問題,最終可能兩敗俱傷。

 最近,台灣政府處理重大爭議的一些做法倒很值得港府借鑒。核四問題,多年來陷入國民黨支持復建、民進黨反對的困局,導致安全攸關的核發電工程時建時停,工程質素堪虞。上月,馬政府突出奇招,把核四復建問題交付全民公投。此等舉措超越了狹窄的兩黨政見之爭,為核四問題打開了一片新的天空。

 突顯制度之爭

 港府其實可以向奶粉徵收出口稅,例如從第三罐奶粉開始必須繳交100%的出口稅,第四罐則收200%,以此類推。加重攜帶奶粉出境的成本,就可以達到把足夠奶粉留在香港的同樣目的。或是學習澳門的做法,給本地媽媽發奶粉卡,憑卡買奶粉。

 但港府只會用嚴厲而僵化的罰則來遏止水貨客搬運奶粉,沒有第三種選擇,雖於一時之間解決了本地奶粉不足問題,但長遠而言,卻挫傷了兩地民眾的關係,加添內地人對香港的惡感。

 對於奶粉禁令的違例者的最高處罰,根本就不會真的動用,最多就是罰個幾千塊錢而已。但是「罰款50萬元及監禁2年」的條文實在嚇人,倒真讓內地人看了很不舒服,以為就那麼幾罐奶粉卻要抓同胞去關。為討好香港部分民意,港府得罪了更大規模的民意。

 而在香港上演的這一場奶粉戰爭,與其說是中港父母在搶奪香港有限的奶粉資源,倒不如說是兩地制度良窳之爭。內地父母相信香港的制度可以杜絕假貨毒貨,而大陸不能。

 (作者為香港作家)
私家偵探社私家偵探偵探社偵探
徵信徵信社私家偵探徵信社徵信

no1det1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為求達致健美效果,部分人健身時會服食「大隻奶粉」、肌酸等補充劑,消委會諮詢營養學及運動學專家後發現,過多攝取蛋白質不但無助增肌,如無足夠運動消耗熱量,反而會變成身體脂肪,隨時「增肌變增脂」,亦加重腎臟負擔和令鈣質流失。另外,過量攝取肌酸亦有可能導致抽搐、作嘔和腹瀉。

未能消耗反變成脂肪

  消委會早前從健身中心、健美用品店和健康食品店購入健身奶粉和朱古力棒等補充劑,發現其蛋白質含量普遍頗高。其中一款奶粉標示每食用分量可提供五十克蛋白質,建議初用者由每日服用半份,逐漸增加至每日一至數份。
消委會指,如每日攝取三份即一百五十克蛋白質,已經超出一名七十公斤運動員每日一百一十九克建議上限,當中未包括日常食物中的蛋白質。
  研究引述營養師協會意見,指運動員攝取高於建議分量的蛋白質情況普遍,如未能消耗,反變成脂肪儲存於體內。
此外,過量蛋白質會令年紀大和腎臟老化人士腎病惡化,增加尿液中排鈣,導致鈣質流失。另一種聲稱可以迅速產生能量及幫助肌肉合成的補充劑肌酸,過量服用有可能導致抽搐、作嘔和腹瀉等副作用。
  營養師建議,市民完成阻力運動後三十分鐘內,可進食碳水化合物及蛋白質食品,以補充體力和蛋白質供肌肉生長。如服用肌酸,亦應事先諮詢醫護人員或專業運動教練意見。
私家偵探社私家偵探偵探社香港私家偵探社偵探
徵信徵信社私家偵探徵信社徵信

no1det1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精實新聞 2013-03-18 記者 余美慧 報導

第一財經日報報導,大陸進口奶粉中,有近八成來自紐西蘭;數據顯示,大陸進口企業已將紐西蘭相關奶農產品今(2013)年的進口配額用光,並達到特保措施觸發標準,按中紐兩國自由貿易協定規定,接下來將按照最惠國稅率徵收關稅。另外,香港實施奶粉「限帶令」已有半個月,代購店港版洋奶粉漲價並出現缺貨,部份電子商務企業也開始進行直接採購洋奶粉搶生意。


據大陸海關總署公告指出,黃油和其他從乳中擷取的脂和油進口數量已超過中國大陸和紐西蘭簽訂的自由貿易協定中的限額;截至3月4日,上述農產品進口申報數量已達到1萬2,104.51噸,超過全年1萬1,997噸的特保措施觸發標準。根據中紐兩國自由貿易協定規定,自3月5日起,大陸將對上述進口於紐西蘭的農產品按最惠國稅率徵收進口關稅。

除了黃油、脂和油外,固狀和濃縮非固狀乳及奶油(以奶粉為主)的進口數量早在今年1月也已達到特保措施觸發標準。上述產品進口數量已達到7萬5,367.40噸,超過全年7萬1.060.90噸的特保措施觸發標準,因此自1月29日起,對上述農產品按最惠國稅率徵收進口關稅。

針對上述現象,業內專家表示,大陸市場對紐西蘭奶粉較為青睞,近年來由於大陸國產奶粉不振,許多乳企紛紛赴紐西蘭找奶源,或者進口紐西蘭奶粉。數據顯示,近年大陸進口奶粉中,有近八成來自紐西蘭,直接導致進口商提前預訂「進口配額」指標,進而使自紐西蘭進口的奶粉越來越快達到限額標準。

荷蘭Nutrilon奶粉的天貓直供旗艦店上週開業,下單顧客支付訂金後,品牌商會從海外的原產地直接供貨,送到海關清關,然後快遞給顧客。另外,京東商城也有荷蘭Nutrilon、英國Cow&Gate等洋奶粉直送服務;1號店亦開了可瑞康、雅培等進口奶粉原產地旗艦店。電子商務企業直接供貨價普遍較小型網路商店代購價貴2、30元,但消費者並不在乎這點差價,只為了買個放心。
私家偵探社私家偵探偵探社香港私家偵探社偵探
私家偵探徵信社徵信

no1det1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食物及衞生局承認,嬰兒「米糊」不受「出境限帶令」影響。
有報道指,昨日有內地遊客攜帶2罐奶粉及2罐嬰兒「米糊」出境,被海關拘捕,被捕內地旅客在網上投訴檢控不公平。
食物及衞生局回覆,修訂規例適用於供36個月以下的嬰幼兒食用的配方奶粉、豆奶粉及普通奶粉。不過,該定義並不涵蓋經沖調後沒有呈現類似奶的物質的粉末,例如橙粉或由米、麥等穀物所配製的粉末。
局方表示,「奶米粉」事件是一個特殊個案。由於有關產品含有奶類成份,其包裝罐亦與同一品牌的奶粉產品相似,亦是供6個月以上的幼兒食用,故此,執法人員當時判斷這個產品是受規管之列。但其後在深入了解後,並得到供應商提供的資料,知道有關產品是為嬰幼兒引入固體食物而設,經沖調後會呈現糊狀,故此該產品並不受《修訂規例》所規管。
私家偵探社私家偵探偵探社偵探
徵信徵信社私家偵探徵信社徵信

no1det1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明報專訊】不少男士為練得健美身形,會選擇食用俗稱「大隻奶粉」的健身補充劑。消委會發現,部分產品蛋白質含量高,若按產品建議每日食用數次,易超出每日蛋白質攝取量上限,屆時「六塊腹肌」練不成,反令蛋白質聚積成身體脂肪致胖。消委會指出,若按日常均衡飲食,不一定需要服用補充劑增肌。
三餐可攝足夠蛋白質
現時市面上會出售粉狀、能量棒、飲品及藥丸等健美補充劑。消委會報告指出,有一款健身奶粉標示每個食用分量可提供50克蛋白質,並建議食用次數由初用者每日半份,再逐漸增加至每日一份至數份。
據美國運動醫學學院(ACSM)指引,成年運動員每天需攝入的蛋白質分量為每公斤體重1.2至1.7克。以體重70公斤的運動員計算,即每日所需蛋白質上限為119克,若依從產品建議每日食用3份健身奶粉,則已攝取150克的蛋白質,超出每日攝取量上限的26%。
或致抽搐 籲先諮詢醫生
中文大學體育運動科學系教授許世全在報告中表示,一般成年人每餐從肉類、魚類、奶類及蔬菜等食物中,已攝取50至80克蛋白質,即使接受高強度訓練及需要較多蛋白質的運動員,亦可靠正常三餐獲得足夠蛋白質。
另外,消委會提醒,部分健身補充劑含肌酸成分,或會引致抽搐、作嘔及腹瀉等副作用,服用前應先諮詢醫生、營養師及教練等意見。
私家偵探社私家偵探偵探社偵探
徵信徵信社私家偵探徵信社徵信

no1det1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南京女子因攜四罐奶米粉(米糊)離港時被捕,人民日報記者引述香港海關稱,奶米粉不受《修訂規例》規管。
人民網稱,今天晚上,香港海關接受人民日報記者葛瑜瑋採訪時表示,經深入了解,奶米粉經沖調後呈糊狀,不受《修訂規例》規管。奶米粉事件是一個特殊個案,執法部門會作適當跟進。
香港2013年進出口(一般)(修訂)規例於3月1日生效,把供三十六個月以下嬰幼兒食用的配方粉(包括奶粉或豆奶粉)列為《進出口(一般)規例》(第60A章) 附表2第1部第2欄的禁運物品。
任何人就配方粉違反上述條例,即屬犯罪,一經定罪,可罰款50 萬元及監禁兩年。
按北京青年報稱,南京的黃小姐3月15日和同事一起去香港,這是她第一次去香港。由於答應幫助給親戚的小孩帶奶米粉,進入香港前她特意諮詢了海關人員,香港對嬰兒米粉的購買數量是否有限制。對方答覆奶粉是限制的,嬰兒米粉是不限的。得到了滿意的答復後,黃小姐就放心地和同事一起逛街去了。
報道稱,她在靠近尖沙嘴地鐵站的萬寧超市購買了4罐美素佳兒精裝奶米粉,每罐淨含量300克。
傍晚,黃小姐和同事從落馬洲排隊過關的時候被捕。香港海關工作人員從她的行李裏查出2罐奶粉,重1.8公斤;4罐嬰兒奶米粉,重1.2公斤,總數已經達到了3公斤,超過了香港政府頒布的每人攜帶配方粉總淨重不超過1.8公斤的限制。
她因為向海關提供了一個香港人士的地址,所以3月15日晚不用被扣留在香港海關過夜,否則沒有地址就一定會被扣。她向香港落馬洲警局交了1000港元,將自己保釋了出來。但她必須在4月16日重返香港落馬洲警局報到,4月18日要在香港出庭。(綜合)
私家偵探社私家偵探偵探社香港私家偵探社偵探
徵信徵信社私家偵探徵信社徵信

no1det1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每位寶寶出生都是家長們的心頭寶,爸爸媽媽們一定都希望自己寶貝頭好壯壯,是個聰明的小孩。不要看寶寶的小腦袋瓜這麼小一個!其實寶寶的腦袋裡可是存在著數億個神經細胞,每個細胞在每一秒鐘可以傳送數百次訊息,腦神經之間的連結更多達上兆個。然而,隨著寶寶年紀的增長及平日的運作,會逐漸刪減不常用的連結。俗語說:「三歲定終生」說的正是寶寶一歲到三歲時為腦力重要發展的黃金期,也是認知發展的重要階段,小兒科醫師程潔菡表示,若此時寶寶沒有完整的營養素支撐,可能會出現記憶力衰退、學習障礙、注意力不集中等全面性的問題。

程潔菡醫師表示,人的細胞膜是由脂肪組成,所以要讓細胞長的好最重要的就是要補充適當的「脂肪」,坊間常見奶粉會添加DHA等富含脂質的營養素,都能促進神經細胞的生長。但光靠DHA是不夠的,因為腦部訊息的傳導還必須靠腦細胞彼此間由磷脂質(Phd)組成的「髓鞘」突觸連結傳導,這些像樹枝狀的突觸連結,也是構成大腦灰質及大腦白質的主要脂肪,若沒有攝取足夠的磷脂質(Phd),將會影響寶寶日後的神經傳導。建議家長們在選擇配方奶粉時,除了注意一般常見營養素如: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DHA等,也建議搭配磷脂質(Phd),幫助寶寶神經傳導更迅速。

「母乳才是寶寶的最佳食物,一定優於一般的育嬰配方奶粉。」程潔菡醫師鼓勵媽媽們「能哺乳就哺乳」,這也是嬰兒配方奶粉為什麼以母奶成分為目標。此外,選擇配方奶不應過度強調單一營養素,因為這些營養成分彼此間有密切的相互作用,寶寶的飲食必須考量到完整營養的支持才是最重要的。

私家偵探社私家偵探偵探社香港私家偵探社偵探
私家偵探徵信社徵信


詳全文 小兒科醫師:配方奶粉不應強調單一營養素-生活新聞-新浪新聞中心 http://news.sina.com.tw/article/20130319/9189186.html

no1det1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3月1日起,香港正式實施嬰兒奶粉限制法案,此限令頒布後對昆明市場上的進口奶粉有影響嗎?前天,記者走訪了昆明市內的部分大型超市和母嬰用品店後發現,進口奶粉近期價格平穩,未現漲價趨勢。部分進口奶粉除了1段的奶粉外,其他係列奶粉還有不少優惠活動。

  在位于小西門的沃爾瑪超市裏,記者看到,多美滋優階1段900克售價為249元、惠氏金愛灌1階段1600克售價417元、雀巢超級能恩1階段800克售價428元、雅培金裝喜康寶1階段900克售價261元、合生元金裝嬰兒配方奶粉1段900克290元等。在貨架前,銷售人員表示,近期進口奶粉價格一直很平穩,暫時沒有收到漲價的通知。記者在位于滇池路上的家樂福超市採訪後發現,這些品牌的奶粉價格基本差不多,且銷售人員說最近價格並未上浮。

  不過,上述進口奶粉品牌除了1段奶粉基本不參加促銷活動外,這些品牌的2段、3段等其他奶粉大部分都有促銷活動。記者在小西門的沃爾瑪超市裏看到,“買立減,買雅培奶粉係列400克三盒減20元(1階段除外)”等優惠活動。(完)(曹婕 實習生 李傑)
私家偵探社私家偵探偵探社偵探
徵信徵信社私家偵探徵信社徵信

no1det1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26天時間里,香港政府快速立法,罕見地未經立法會通過就直接生效奶粉限制出境令。有香港本土學者認為,這是所有備選方案中最壞的選擇,明顯違背自由貿易原則,是港府迎合民粹的需要。但對於廖偉棠等陷於“奶粉荒”的香港家長來說,所謂“自由市場”理論,還不如幾罐奶粉來得更真實。
  特約記者_張倩燁 香港報道
  3月2日晚上,香港詩人廖偉棠在facebook上發了一張兒子初初的照片,並附了這樣的一句話:“爸爸在微博上以一敵千,就為了捍衛你的權利。”在這之前,這位在網上喜歡暢談詩歌的詩人,在新浪微博上,就港府出台的奶粉限制法令,已經與內地網民辯論了一整天。
  他要為兒子口糧而戰斗。
  今年農歷新年前後,廖偉棠在自己居住的小區內買奶粉,卻尋不見一歲多的兒子所需要的品牌。“正趕上小孩要戒奶的時候,奶粉荒發生了,到處都買不到奶粉,我們就很心慌。”心急的廖偉棠在微博上求助,結果靠住在香港離島(屬於香港的小島)朋友幫忙才買到幾罐奶粉,好歹挺了過來。
  “其實奶粉短缺在過去幾年也曾出現過,但今年新年前後情況特別嚴重,”香港媒體編輯彭偉豪,女兒還不到兩歲,他分析說:“去年龍年,內地出生的嬰兒增加了不少,春節前好多內地人來香港採買奶粉,水客也在囤貨。”
  據香港消費者委員會稱,今年1月收到的奶粉投訴是去年同期的三倍多,其中超過四分之一與供應不足有關。
  自2008年奶粉業三聚氰胺事件發生後,內地消費者對國產奶粉喪失信心,開始轉向消費港版奶粉和在香港出售的原裝進口奶粉。也正是從這一年開始,香港消費者要面對與內地的“奶媽奶爸”爭搶香港奶粉的壓力。
  根據香港政府的數據顯示,在2006年至2012年間,香港本地市場出售的配方奶粉數量增加了4.5倍,而同期本地出生的嬰兒增幅僅為1.2至1.3倍,說明配方奶粉的非本地需求的比例更高;而據香港食物及衛生署2012年11月的統計數據,香港每月進口約400萬罐奶粉,其中約300萬罐經香港中轉出口,大部分被水客運往內地。
  於是,在香港,一方面奶粉被大規模中轉出口,而另一方面本地家長因買不到奶粉而怨聲載道,繼而將矛頭指向來自內地的採購者和水客。
  為確保嬰兒奶粉供應,2013年3月1日,香港開始實施針對奶粉的出境限制令,規定離境人士所攜帶出境的配方奶粉每人不得超過1.8公斤(約兩罐),違反者最高可被罰款50萬港元及監禁兩年。
  新法出台後,過去經常斷貨的超市、藥店,逐漸補足了最緊俏的幾種進口品牌奶粉。廖偉棠終於不再為兒子的奶粉發愁,但也因支持港府的這一政令,卷入了一場與內地網民的口水戰:
  “去不了香港的屌絲娃就活該喝毒奶了?”網民“衝鋒的豬”質問道。
  “屌絲之為屌絲,是因為他不懂反抗。”廖偉棠迅速反擊。
  在他看來,內地家長一開始就應該向政府施壓:“正是有這些不批評政府卻批評香港的人存在,才會有毒奶!” 3月10日晚,雖然已經被內地網民“圍剿”得疲憊不堪,但面對《南都周刊》記者的提問時,廖偉棠仍然頗為強硬地堅持自己的觀點。
  保衛奶粉
  這並不是廖偉棠一個人的戰爭。
  早在1月,香港網民就集合力量,發起了“光複香港,還我奶粉”的線下行動。1月27日,幾十位網民在旺角東車站外見到水客就上前圍堵,警察不得不出面調解;此前還有網民將一張內地游客在港購買很多奶粉並裝入旅行箱的照片貼在facebook上,並稱“搶奶粉賊不止在上水,他們已經入侵港九個區。”
  在他們在抗議聲明中,將矛頭對准自由行,要求“開拓其他國家旅客來源,取回入境審批權,政策制定以港人利益優先”;在他們的行動中,“蝗蟲”成為內地水客的代名詞。
  “去年香港針對內地游客發起‘蝗蟲論’的時候,我曾經做出過努力,表示反對。”也正因為這樣,廖偉棠曾與推崇“城邦自治”的《香港城邦論》作者陳雲就這一議題在facebook上進行辯論,結果把兩人本來不錯的朋友關系搞得很殭。為此,香港“右翼群體”在高登論壇上(香港本地網絡論壇)還把廖偉棠劃為他們眼中的“左派”。
  2013年之後情況發生了奇妙的變化,在看到廖偉棠在奶粉問題上的表態後,“右翼群體”恍然大悟:“這家伙原來是我們的人!”
  “人為、粗暴的劃分派別,不光內地有,香港也有。”這位語氣溫和的詩人很無奈。
  從2012年年底到今年2月,在“奶粉荒”最嚴重的這幾個月里,運送奶粉的水客、購買自用奶粉的普通內地游客,甚至連香港的藥店、超市,都成為部分港人眼中造成奶粉荒的罪魁禍首。
  位於銅鑼灣時代廣場對面的“人民公社”書店,兼營進口奶粉已近十年,老板鄧子強說,2008年之後,內地消費者開始取代香港人,成為店鋪里奶粉的主要顧客。
  鄧子強對《南都周刊》記者說,書店會時常向外派發奶粉傳單,有一次傳單被掃描放到高登上,結果他一晚上就接了三百多個恐嚇電話,“說我向內地人賣奶粉,是‘香港叛徒’。”
  在語言與肢力暴力之外,香港健康的市民社會也開始展示力量,本地父母們開始了自救行動。有家長在“親子王國”網站交流搶購奶粉心得,轉讓手中多余的奶粉。
  一位家長問:很多人搶購美素奶粉,那惠氏奶粉會不會同樣難買到?得到的回答是:“如果係內地賣廣告果□都比較難買(在內地做廣告的奶粉品牌都比較難買)。”
  另有家長在該網站提議:為所有香港永久居民子女派發糧票,憑票到指定民政事務處換購奶粉,同時規定奶粉商須預留足購存貨給政府。媒體將此呼籲稱為“港人港奶”行動。
  26天緊急立法
  就在奶粉成為香港社會問題的時候,今年1月下旬,香港學界、時評界人士展開了一場論戰,為解決奶粉荒問題提供“出口”。
  時事評論員黃世澤建議,可通過動用法律手段限制奶粉出口。一方面將奶粉列為“儲備商品”,在香港《儲備商品條例》中加入嬰兒食品一項,就可以禁止內地游客未經批准攜帶大量奶粉出港的問題,並強制奶粉進口商的存貨量以滿足香港的需要;同時也可通過修改《進出口條例》,禁止輸入或輸出任何商品,或對進出口個別商品實施限制,以達到限制奶粉出口的目的。
  但香港公開大學副教授李德成卻認為,此舉增加了海關人員的管治成本。他建議“寓禁於征”:在進口層面對奶粉征收重稅,再以現金補貼香港居民購買奶粉。為減少行政費用,他建議補貼經費以一次付清或每年一付的形式支付給本地嬰兒家長,以四年為限。
  另一位在香港頗有公眾影響力的評論員練乙錚表示,“在當今特定的體制環境下,所出問題的性質是經濟的,傳到香港,導致本來好好的香港市場機制失靈。”他認為,解決市場失靈最低成本的辦法,就是在香港海關向出境者征收奶粉離境稅,而非限制出境。
  意見領袖們提出的方案得到了政黨集團的支持,並得以進入港府決策程序。1月28日,立法會議員、香港新民黨主席葉劉淑儀以黃世澤方案為藍本,建議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修訂《儲備商品條例》,以限制奶粉出口。
  另一位立法會議員範國威也在當天提出,應同時修訂《進出口條例》(第60章)及《儲備商品條例》(第296章),以禁止從香港出口配方奶產品行為。
  民間社會運動與意見領袖的游說雙管齊下,令港府不得不匆忙行動。2月4日,香港立法會食物安全及衛生事務委員會召開特別會議,討論香港奶粉短缺問題。在會上,自由黨副主席、代表批發與零售界的香港立法會功能界別議員方剛,對限制令提出強烈反對,他認為,港府一旦介入奶粉市場調節,將破壞香港自由市場地位,“樹立壞榜樣”。
  而受到“囤積居奇”指責的美素佳兒和美贊臣兩大奶粉公司方面則表示,已增加本地奶粉供應量,並保証不會漲價。
  2月4日當天,香港食衛署署長高永文公開表示,由於“零售供應鏈失效”,建議修訂《進出口(一般)(附屬)規例》,並從2月7日開始的短短12天時間內,開放向公眾的意見征詢。
  港九藥房總商會在向政府提出的建議中認為,“父母之恐慌源於短時間內未能買到其所需要之奶粉,部分品牌於傳統零售店貨源不足,部分供應商與零售點缺乏溝通,消費者對貨源缺乏資訊。”零售管理協會還建議政府延長征詢期,因為12天征詢期還包括了七天春節假期。
  但這個延時建議沒有被採納。食衛署署長高永文表示,“考慮到春節後水貨活動可能卷土重來,必須從速立法。”
  2月22日,香港政府正式在憲報刊登《2013年進出口(一般)(修訂)規例》,建議規定除非獲工貿署署長發出許可証,否則禁止從香港輸出供36個月以下嬰幼兒食用的配方粉,包括奶粉或豆奶粉。規例限制每名16歲以上人士每日只可攜帶1.8公斤奶粉出境。此規例於3月1日正式生效。
  在宣布立法的同時,港府開設了熱線電話,本港家長可以電話預約訂購奶粉。廖偉棠說,熱線開通一星期後,奶粉恢複供應。於是,他正式給小孩戒奶。
  挽回民望?
  在不到一個月的短時間里,港府破例快速立法,罕見地未經立法會通過就直接生效一項法令,倉促間,在內地與香港引起了很大的反彈。在新浪微博,光“香港奶粉限購”就有近90萬個帖子。
  廖偉棠認為,在此次奶粉風波中,內地網民對香港的政策出台原因、刑罰實施細則缺乏了解,港府負有解釋不力的責任。而他一條關於限制令的長微博,反倒讓自己成了港方的新聞發言人。
  零售管理協會曾在征詢建議中預估,限制政策並不能真正限制水客,反而會激勵那些不受攜帶奶粉限制約束的人群做水客,且未必可解決個別零售點奶粉短缺現象。
  店家鄧子強也認同這一判斷,在接受採訪的一小時里,他先後接聽了四通電話,每次都用稍稍拗口的普通話向內地大宗買家解釋:由於港府新政策,現在從店里向內地發貨,成本提高了,每罐奶粉付給水客的運費要增至60港幣。電話那一端,對方無一不是一口答應,並對漲價行為表示理解。
  法令生效一周後,葉劉淑儀表示,該措施應在一定時間內作檢討,但不能明確何時失效,否則只會讓走私奶粉行為死灰複燃。
  在香港立法會功能界別議員方剛看來,香港政府如此著急推行此令,不過是為了挽回民望。據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的調查統計,自上任以來備受低民望、誠信缺失困擾的香港特首梁振英,今年二月初的民意評分僅為46.3分(滿分為100),跌至上任以來新低;限制令出台後,二月末調查結果顯示,梁的民意得分上升至48分,民眾對特區政府的滿意率也上升了兩個百分點。
  自由港還是自殺港
  香港是否真的奶粉緊缺?早在今年2月初,香港科技大學經濟系主任雷鼎鳴教授就曾撰文表示,總體而言香港奶粉不算缺貨,若說偶然缺貨,通常是局部地區性的,或是指一個品牌某個階段。
  他的這一判斷得到了鄧子強的印証。鄧子強表示,農歷新年前後出現的“奶粉荒”,主要是美素佳兒與美贊臣兩大進口品牌的短缺。但這兩家奶粉商都曾向媒體公開表示存貨足夠,值得畫問號的是掌管本地市場的供應商,“(他們)希望漲價,多賺錢嘛”。
  但對廖偉棠這樣的家長來說,即便是短期、個別品牌的“奶粉荒”,也會導致“人心慌”。“我們從來不囤奶粉,一直認為買到奶粉就跟能買到醬油一樣容易,從來沒想過,還要在微博上求助,”廖偉棠說,“所以之前覺得很焦慮,一直壓力很大,有時候在微博上也容易激動。”
  廖偉棠在微博中說,香港的境外奶粉存在進口配額問題,因而不能無限供應。對此,雷鼎鳴教授有不同看法:“香港根本不是奶粉原產地,最多算是轉口港。理論上,就算需求增加,奶粉也可近乎無限量輸入增加供應。人口200倍於香港,但內地人購買香港奶粉的仍是極少數。香港奶粉的轉口量就算10倍甚至100倍於本地消費,慣於面對世界市場的香港為什麼不能應付?”
  他認為,現在港人對內地客人買奶粉感到刺眼,只是因為轉口的形式是螞蟻搬家,不是大規模的貨運,“效率低下而且擾民”,所以問題不在市場是否被巨大的需求扭曲。“從經濟學角度來講,限定出口配額是所有備選手段中最壞的政策,明顯違背自由貿易原則。”雷鼎鳴向《南都周刊》記者表示。
  但對廖偉棠來說,所謂“自由市場”理論,還不如幾罐奶粉更真實。“有些原教旨市場主義者認為港府的規定破壞了自由貿易原則,但很多東西不是用錢解決的。”他在微博上跟一位網民爭論說,“我們可以接受買貴奶粉,但不接受買不到奶粉。”
  “我本來就不是極端市場主義的信奉者,而且美國、香港以前都有過政府幹預經濟的措施。”被視為“自由派詩人”的廖偉棠,此次在奶粉問題上的發言,令不少熟悉他的內地民眾感到陌生,有人給他扣上了“社會主義”、“計劃經濟” 信奉者的帽子。
  “問題是沒有義務說我孩子吃不上飯還要知恩圖報,”廖偉棠說,“這個城市只能自保,自由港不是自殺港。”
  支持限制令的香港社區發展培育動力政策研究員林鴻達也表示:“貿易自由”與“人民基本生活需要”相比,“任何一個向人民負責的管治者必會採取後者的立場。”
  但在雷鼎鳴看來,香港政府正在向民粹主義低頭。他的這一觀點得到了港區全國政協委員、香港基本法研究中心主任胡漢清的呼應,後者質疑港府修改法例是出於擁抱民粹的考慮。他在全國“兩會”期間表示,香港政府的做法不符合基本法第115條有關保障自由貿易的條文,“會危害到香港自由市場的聲譽及地位。”
  對此,特首梁振英的回應是,限制措施是“迫不得已”,非出於迎合民粹,目的是確保本港嬰兒有奶粉供應,希望內地民眾可以理解。
  自由行帶來的矛盾
  “奶粉新政”生效兩天之內,香港海關至少已經拘捕25人,檢獲115罐奶粉。在微博上,許多原本同情港人的內地網民認為,此項刑罰太重,有歧視內地同胞之嫌。但香港保安局局長黎國棟表示,“罰款50萬元港幣、監禁兩年”只是最高刑罰,通常情況下不會採用。
  一些內地網民認為,香港的“奶粉新政”完全“忘恩負義”。在他們看來,內地赴香港自由行的開放,對香港經濟發展也作出了貢獻。2003年 “非典”時期,香港經濟蕭條。疫情過後,為刺激香港經濟複蘇,內地開通居民赴香港自由行,同時簽署CEPA。十年來,僅從深圳邊檢進出香港的內地游客就達16億人次。
  但也正是“內地恩賜香港”的心態招致了香港人的反感。談到內地自由行對香港經濟帶來的“恩惠”,廖偉棠更是感到不平:“好多人說(內地)自由行,香港從中獲益,但並不是所有人都做生意,都能從中賺錢的。”
  在廖偉棠看來,自由行帶來最直接的感受就是物價漲得厲害。在內地游客最多的油尖旺一帶,“原來很多的民生小店都被迫搬遷,商家會把店鋪租給那些做游客生意的。最明顯的例子就是書店,原來有很多二樓書店,現在都沒有,改到三樓、四樓了。”
  以香港島最繁華的銅鑼灣商業區為例,今年1月,經營了42年的老店“利苑粥鋪”因無法維持高昂的店鋪租金而關閉。自2012年至今,整個銅鑼灣地段已有12家老字號店鋪因租金上漲而被迫停業或搬遷,其中時代廣場的UA戲院讓位於LV店,新店租金達2000萬港幣。推開這間LV店門,講普通話的消費者比比皆是。
  過去十幾年間,內地“雙非”父母在香港產子,不僅導致醫院里香港本地孕婦的床位緊張,隨著時間推移,這些生於香港的孩子又開始面臨與香港本地學生爭奪學位的問題。
  “沒有自由行,香港好多了。”現在,廖偉棠總覺得十年前的香港更美好。
  廖偉棠的父親是香港人,媽媽是內地人,他與弟弟妹妹只能生活在內地,一家人不能團聚。1997年8月15日,因為“回歸”新政,22歲的廖偉棠以港人內地所生子女的身份成為001號獲准來港者。作為新移民,他經歷了這15年來內地與香港的摩擦。
  在經濟與社會形態逐漸遭到“大陸化”的威脅後,香港人的本土意識驟然上升,“香港是香港人的香港。”社會資源層面的分配問題令內地與香港之間的族群矛盾突現出來,港人的身份認同再次成為族群矛盾的關鍵。
  在兩地矛盾加速擴大的背景下,寄望於香港奶粉反哺內地,無論從情感還是現實出發,都顯得有點失衡。
  “我的孩子在我的城市吃什麼,是他的自由和權利,”廖偉棠說,“你硬要一個六百萬人口的城市應付十數億人口國家的需要,這是不可能的。”
  話音剛落一周,他又在微博上抱怨起來:許多內地同胞信不過國產水痘疫苗的品質,帶小孩來香港接種疫苗,導致私立醫院疫苗缺貨;已經向醫院預約接種三個月的兒子初初,至今排不上號。
(內容由新浪北京提供。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私家偵探社私家偵探偵探社偵探
徵信徵信社私家偵探徵信社徵信

no1det1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